学院概况

人工智能学院专业介绍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3日   发布人:人工智能学院
一、人工智能专业:在“AI+传媒”浪潮中破局
人工智能专业教学队伍整合了国内外优质师资、科研机构人员与行业标杆企业负责人,课程贯通算法思维、技术理论以及技术应用,核心课程包括单片机开发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智能系统开发、大模型应用开发实战、影视插件设计与实现、数智化影像生产等,在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软硬件应用能力的基础上,聚焦传媒行业的场景应用。
专业培养目标聚焦“高素质的应用型”人才培养,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技术素养与AI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,能运用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、大模型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。未来,你可投身智能内容生产(如短视频AI特效、虚拟主播开发),或深耕技术研发(模型训练、数据优化),就业方向包括数据采集/标注/分析师、AI训练师、算法研究员、AI辅助影视特效设计师、AR/VR内容创作等,成为精准对接区域“传媒+AI”的应用型人才。
二、网络工程(省级一流):借产业东风,筑网安基石
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专业紧跟传媒、AI产业发展,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,聚焦“高级工程师”培养,三大方向各有锚点:
华为ICT方向:依托华为ICT学院,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,课程按华为ICT人才体系设置(如计算机网络技术、高级路由交换技术、智能媒体网络综合实训),毕业生可参与华为人才联盟双选会,从事网络工程师、运维工程师、系统架构师等工作。
云计算方向:联合北京薪享宏福推出“校园公益助就业计划”,核心课程含Linux系统管理、高级云计算技术、智能媒体云综合实训,助力学生成为云计算工程师、运维工程师、架构师,实现高薪就业。
网络安全方向:携手天融信聚焦攻防技术,课程覆盖智能防火墙技术、智能网络安全设备、安全运维综合实训,培养能守护传媒数据安全、政企网络防线的专业人才,就业岗位包括网络安全工程师、渗透测试工程师。
三、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:让“智能”披上“艺术”外衣
作为融合智能工程、工业设计与创意设计的交叉学科,专业以“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”为核心,既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智能工程、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与创意设计知识体系,更注重塑造跨学科融合能力——鼓励将工程技术的严谨性、艺术设计的审美性、自然科学的逻辑性与人文社会的包容性结合,能独立完成创意设计、产品设计、交互设计、智能方案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及产品创新性设计等多元任务,成长为“懂技术、通设计”的全能型人才。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浪潮下,智能家居、智能办公系统、沉浸式交互娱乐产品等场景,均需“智能 + 创意”双重加持。毕业生可就职于各类跨领域创新企业,投身智能设备、电子产品、智能家居、机器人、工业产品等领域,担任设计、研发或生产管理职务,在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、提升用户体验中实现价值。
四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:以代码为刃,破行业壁垒
学院践行“产教融合”,构建“产学研训就业一体”模式,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践平台,同时以赛促学——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字技能应用大赛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三等奖,河北省程序设计竞赛等赛事中斩获省赛三等奖,每年多名同学获ANCA工程师UCA工程师、计算机中级程序员等认证。
核心课程覆盖软件开发全流程:算法分析、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前后端框架技术、移动端开发、综合项目开发实践,还开设人工智能技术、后期技术、特效技术等特色创新课程。培养目标为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”,未来你可成为IT领域开发者(搭建数字信息系统、智能交互平台),或化身传统行业数字化推手(助力企业技术升级),竞赛与项目经历为升学、就业加码。
五、物联网工程:连接万物,创造“智能 +”可能
围绕“智能机器人、科技体育、物联网艺术”三大领域,构建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重创新”教学体系。实践资源充足:既有智能车、STM32开发板、视觉摄像头等标准教具,也有高端ROS机器人、四旋翼飞机、激光雕刻机等拓展设备;依托省级创新创业课程“物联网创意设计”课,邀请跨学科、跨行业的企业家,开展企业家进课堂、联合研发等活动;近三年学生获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”“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”“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” 等国省奖项70余项,2025年指导学生获得软件著作权26项,初步形成“教学成果→知识产权→产业应用”的价值转化链。
核心课程兼顾基础与前沿:高等数学、电路与电子技术筑牢数理根基,物联网通信技术、嵌入式系统、RFID技术、AI应用强化专业能力,同时通过C++/Python编程实践、硬件开发项目积累实战经验。就业面向嵌入式软件开发、Linux驱动开发、物联网创意设计等方向,毕业生多就职于清华园科技艺术企业、雷达行业公司、高端芯片企业、机器人开发公司等,专业契合国家战略,跨界融合电子、计算机、通信多学科,还有考研、考公、当兵出国等多个方向,就业选择多元。
六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:用数据解码行业未来
依托省级“专创融合课程”(大数据采集与处理),聚焦政府、传媒、金融、医疗等场景,培养“具备系统数据思维与大数据分析开发能力”的应用型人才。
核心课程覆盖数据全流程:大数据采集与处理、开发技术、可视化技术、机器学习,搭配数据结构、Java/Python 编程、大数据算法等基础课;建有先进大数据实验室,与广东泰迪智能科技共建开发实训平台、数据挖掘平台,提供企业实习机会,确保教学与市场同步。近三年,学生在“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”“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”等赛事中获奖十余项。未来,你可成为数据洞察者——为传媒优化内容推荐、为金融预测风险,用数据驱动行业升级。
七、数字媒体技术:让创意照进“数字现实”
秉持“程序+创意”“技术+艺术”理念,培养兼具科技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媒体开发应用型人才。核心技术涵盖数字内容制作(3D建模、动画/影视特效、音频处理)、数字信号处理(压缩、降噪)、交互技术(VR/AR、手势识别)、网络传输存储,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、三维数字建模、C++程序设计、视音频编辑、媒体游戏开发等,部分课程以竞赛驱动教学。
学生在“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”中获国赛一、二、三等奖,在“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”融媒体方向斩获奖项。未来,你可深耕数字内容开发(游戏、影视特效),或投身互动营销(AR广告、智能装置),在数字娱乐、智能媒体等新兴产业实现创意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