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团学工
先锋微团课|传承抗大精神,铸就时代担当(第一期)—— 《抗大在浆水:艰苦卓绝岁月的光辉历程》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2日 发布人:人工智能学院
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册中,“抗大精神”宛若一座不朽的丰碑,矗立于历史长河,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。今日,我们正式开启"传承抗大精神,铸就时代担当"系列专栏。首期将回溯抗大总校在浆水地区的峥嵘岁月,探寻抗大精神的思想源头,汲取矢志奋进的精神力量。

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(简称“抗大”),系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培养军政干部的摇篮。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,抗大总校扎根河北省邢台市浆水地区办学逾两年,为中国革命锻造了大批军政骨干。这段历程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与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,更是抗大精神最鲜活的实践诠释。
彼时浆水地区正值抗战最艰苦阶段:日寇频繁扫荡,严密封锁经济,兼之连年灾荒,民生凋敝,抗大办学步履维艰。然抗大师生以钢铁意志与坚定信念,于困厄之境缔造奇迹。
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
抗大师生初抵浆水,即面临居所匮乏之困。众人搬石砌墙、清整废墟,将残破屋舍、古旧戏台、荒废庙宇乃至牲畜棚圈悉数改造为栖身之所。粮秣短缺之际,师生徒步赴邻县运粮,以“骑马口袋”载粮而归,甚而以野菜果腹。衣衫褴褛之时,众人赤足草履,以针线反复缝补衣衫。教学条件简陋,师生便借树荫牲棚为课堂,卸门板充黑板,熔弹壳作钢笔,化锅灰为墨汁……在此极端环境中,抗大师生始终坚持研习军政理论,淬炼革命素养。
坚韧不拔 勇抗强敌
1942年5月,日伪军发动针对浆水抗大总校的“拉网大扫荡”。面对重兵合围,抗大政治部人员与当地民兵组成游击小组,实施空室清野、疏散隐蔽等战略,展开殊死抗争。抗大师生临危不惧,依预定作战方案,以“敌进我进、反向穿插、侧翼突破”之战术,成功跳出敌军合击圈。经两月周旋,师生于战火硝烟中坚持教学,最终赢得反扫荡胜利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中央领导特致贺电,高度赞誉其英勇壮举。
抗大精神: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
浆水办学历程生动诠释了抗大精神内核: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、灵活机动的战略思维、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。这份在烽火中熔铸的精神瑰宝,不仅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石,更在新时代焕发历久弥新的教育价值。
当今日月换新天,虽无硝烟弥漫与物质匮乏之虞,抗大精神仍为珍贵的精神火炬。它昭示世人:纵遇千难万险,惟坚守信念、自力更生、众志成城,方能力克时艰,赢取最终胜利。新时代青年尤当传承发扬抗大精神,以躬身实践践行初心使命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磅礴青春力量。
让我们铭记抗大在浆水的壮阔史诗,赓续抗大精神血脉,勇担时代重任,谱写新时代的璀璨华章!
下期预告
后续专栏将深入解析抗大精神内涵,详述抗大与浆水地方政府及民众的血肉联系,并回溯抗大撤离浆水的历史始末,敬请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