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工作
侯文军:多模态交互+文化计算——智能传播的下一代技术图谱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3日 发布人:人工智能学院
7月3日上午,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“多模态交互+文化计算——智能传播的下一代技术图谱”专题讲座。讲座特邀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的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侯文军教授主讲,讲座聚焦人工智能与传播领域的最新融合与突破,深入剖析了塑造未来智能传播生态的核心技术力量与发展蓝图,人工智能学院教师聆听了讲座。

侯教授首先从宏观视角切入,梳理了智能交互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。她指出,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飞速发展,人机交互正从传统的鼠标键盘交互模式,向更自然、更智能、更懂用户的多模态融合交互加速演进。在这一背景下,“主动交互”作为关键突破点备受关注——系统将能主动理解用户意图、情感及情境,提供预判式、个性化的服务,彻底重构人机关系。

侯教授还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解读、活化与创新性传播文化遗产。从精准解析古籍文献、活化演绎非遗项目,到生成蕴含特定文化基因的数字艺术与叙事体验,AI正成为文化传承、传播与再创造的有力工具,为文化领域注入智能新动能。侯教授特别指出,“多模态交互”是感知与沟通的桥梁,“文化计算”是内涵与灵魂的赋予者,而大模型与AIGC则是驱动这一切的智能底座。三者深度融合,共同指向更人性化、更富文化意涵、更具创造力的智能传播未来。

讲座最后,侯教授寄语在场老师,面对智能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,拥抱跨学科思维、深化对技术与人文交融的理解、培养前瞻性的创新能力,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关键。她特别鼓励具备工科背景的师生,积极投身于智能传播技术的实践前沿,利用自身在系统思维、工程方法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优势,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播的坚实桥梁。讲座内容让在场教师感到思路更清晰,方向更明确。特别是工科背景教师,对自身技术在文化传播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有了更强信心。

在讲座后的深度交流环节,侯教授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们就“人工智能火热的时代下,高校教育如何进行适应性变革”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。关于AI时代教育转型的讨论,引发了普遍共鸣,不少教师听完讲座后表示受益良多,对今后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