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工作
讲座回顾|CTO张福利:AI程序员胜任力模型与工作范式转型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3日 发布人:人工智能学院
3月14日,人工智能学院“幸会”学术研习社第三讲开讲。本次讲座由北京微海咨询CTO张福利老师主讲,讲座主题为“AI程序员胜任力模型与工作范式转型”。人工智能学院领导、各教研室主任及相关教师与会聆听。讲座由人工智能基础教研室主任李微老师主持。

讲座开始,张福利老师深刻剖析了AI对IT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,并指出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,如业界与学界联系不紧密、课程内容更新滞后。他强调,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,程序员的编程能力正从核心能力转变为基础能力,在人-机互动中,对程序员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问题拆解能力、提问能力、检验能力、整合能力、场景迁移能力和评判能力。由此张福利老师提出AI程序员胜任力能力模型,即基于问题拆解的提示能力、准确描述需求的业务理解能力、能够幻觉识别的AI工具协作能力、进行约束条件设计的多模态建模能力。

在程序员的工作岗位上,AI能协助程序员干什么?张福利老师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案例从智能体、流程编排、知识库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分析,认为人-机协同能够完成“告诉大模型测试大模型”“使用AI工具生成项目”等工作。
面对AI重塑程序员技能的新时代,大学教学应如何转型?张福利老师从教师角色、学生学习、课程设置及能力培养四个维度,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。对教师而言,应积极参与AI项目的开发与调试,通过亲身实践,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。对于学生,则要多实践,多接触AI,可尝试每周做一个Cursor小项目。对于课程,可开设提示词相关课程、人机协作课程,提升学生工具使用能力。在能力培养方面,要以驾驭AI生成代码能力为核心,转变传统的程序员角色和工作范式,要从编码者转变为技术决策者、从独立开发者转变为协作创新者、从技术执行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。


在交流互动环节,张福利老师从如何培养AI程序员、人-机协同中人的价值,以及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合理使用AI等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探讨。

最后李微老师对讲座作了总结。他指出,张福利老师以切身实践,分析了AI给业界和学界带来的冲击,提出了AI程序员胜任力模型,建议大学人才培养要与业界紧密接轨,重视师生通过项目开展实践,提高师生驾驭AI生成代码能力,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指导性。